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

[1]    用双繁殖模式属代表物种研究蜥蜴对气候暖化的易危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4712015-2018

[2]    以蛇类为模型动物研究爬行类卵胎生选择劣势的补偿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2942013-2016

[3]    对极端气候的适应:沙蜥属蜥蜴的卵胎生进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9102011-2013

[4]     环境适应对眼镜蛇后代大小-数量非线性权衡连续谱的进化修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3782008-2010

[5]     温度决定性别的卵胎生蜥蜴幼体对孕蜥体温和类固醇激素的表型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2812007-2009

[6]     舟山眼镜蛇卵和幼体特征地理变异的成因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292004-2006

[7]    舟山眼镜蛇热需求及其产卵和越冬巢址热环境的遥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0701212001-2003

[8]     眼镜蛇繁殖输出的种群内和种群间变异及最适卵大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701251998-2000

[9]     浙江舟山陆生爬行动物资源现况及生态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2701241993-1996

[10]  浙江省常见毒蛇咬伤快速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09C130452009-2012

[11]  舟山眼镜蛇卵大小-数量非线性权衡连续谱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30904612010-2012

[12]  有鳞类爬行动物卵内繁殖投入、剩余卵黄和最适卵大小的进化(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项目#RC970191998-2001

[13]  温度决定性别的卵胎生蜥蜴幼体对热环境的表型反应及热污染指示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062712007-2008

[14]  尖吻蝮繁殖、生长和越冬最适体温的无线电遥测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3031042004-2006

[15]  王锦蛇的剩余卵黄和最适卵大小的进化(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0331998-2000

[16]   蜥蜴科动物后代数量-大小权衡的环境敏感性和地理格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位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703190062008-2010 

[17]  野外眼镜蛇对产卵和越冬巢址温度的选择及其生态学意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9990346012000-2002

[18]  眼镜蛇卵大小的实验操纵及其对孵出幼体的影响(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项目,2000-2002